长春新区经济增速领跑东北区域国家级新区
去年,预计GDP实现788亿元,同比增长7.5%;规上工业产值完成790.2亿元,同比增长10.6%
本报讯(记者 雨航)去年,长春新区预计GDP实现788亿元,同比增长7.5%;规上工业产值完成790.2亿元,同比增长10.6%;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5亿元,总量占全市1/4,同比增长8.7%;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0.1亿元,同比增长18.6%。经济指标逆势上扬,增速高于省市平均水平,持续领跑东北区域国家级新区。成绩的取得,为新区“十三五”划上了圆满的句号,也为“十四五”开局汇聚起奋进的力量。
2021年,长春新区将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%,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0%,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%。按照这一目标,新区计划全年新引进产业类项目100个以上,推动118个“三早”项目如期开工建设,实现全年开复工项目254个。
目前,新区已启动实施“十百千”企业培育计划,推动高新股份、长光卫星、华为科创中心等企业在优势领域精耕细作,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。推动百克生物、金赛药业、安沃基因等企业扩能升级,打造行业领军企业。扎实推进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,重点打造“环吉大双创生态圈”等创新联合体,启动“双创小镇”建设,力争新认定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户以上,企业上市实现“保3争5”。争取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尽快获批,国际陆港要再启动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,扩大中欧班列业务范围,加快打造货运集散中心和“铁海联运、公铁联运”物流通道,深化中俄、中白科技园合作园区建设。
在优化营商环境上,新区探索实施政策兑现“免申即享”,不断提高政策扶持实效性,持续推进“多测合一”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、施工图审查制度等改革,扎实推进首创性、独创性改革,力争再打造一批具有新区特色的服务品牌。
力争通过5年努力,长春新区工业产值实现3000亿元,集聚常住人口80万 人。新区将积极争取自主创新示范区早日获批,“十四五”时期建成省级以上研发机构200家,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0户以上,累计新引进人才5万人,推动长光卫星、海谱润斯、嘉诚信息、圣博玛等20户企业5年内上市;着力打造以生物医药、IT、航空航天为主导,现代服务业为支撑,新材料、现代农业等为补充的“4+1+N”产业体系,力争“十四五”末期主导产业产值超3000亿元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60%,规上工业企业超过350户;“十四五”期间将持续深化“管委会+公司+园区”改革,优化“拿地即开工”“政务服务驿站”、高管微信群、企业家座谈会+主题沙龙等创新举措,力争营商环境迈入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,同时高水平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、国际陆港、国际空港,配合省市申建吉林自贸试验区长春片区,打造中俄、中白、中日、中芬等一批国际合作园区,积极融入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。
信息公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