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的下班状态勾勒出生活百态
下班的瞬间像是工作和生活的界限,有人在这一刻觉得轻松,有人在这一刻感到崩溃。而对于外来务工者来说,在城市里打拼,形形色色的职业,各有差别的下班时间,不同的下班状态,勾勒出了生活百态。
“生活啊,心态很重要”
11月17日,在北京西四环的一家大型超市里,照看婴儿服饰区的程女士刚送走一位顾客。她低头看了一眼手机,上面显示的时间是下午3点。“还有1个小时就下班了,正好能赶上接孩子。”她在心里暗自盘算着。
来自安徽的程女士和丈夫一起在北京打拼多年,有一个10岁的孩子在上小学。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孩子,程女士选择了工作时间为8点至16点的超市工作。程女士告诉记者,接孩子放学、买菜做饭基本上是她下班后的固定活动,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是满足与充实。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导致不能准点下班,耽误了接孩子,心里不免焦急。
来自河北邢台的超市员工小王,每天下班都要骑40多分钟的电动车才能到家。有时赶上刮风下雨,又没地方躲,只能淋雨回去。而这并没有让她感觉有什么大不了,“生活啊,心态很重要,心态好,工作再累、生活再苦也开心。”
最怕越到下班时间越忙
11月17日晚上8点,在北京石景山一家盲人按摩店里,听着窗外呼啸的北风,盲人按摩师刘师傅松了一口气。“大风天来按摩的客人少,到点就能正常下班了。”自从生病导致眼睛失明后,刘师傅便开始学习按摩,这已经是他从事按摩行业的第8年。对于他而言,每天的生活从早上10点上钟开始,晚上11点下班结束。
和刘师傅一样不想太晚下班的还有在健身房做会员卡销售的冀春天,早9点至晚10点的工作时间几乎让他一整天都泡在健身房里。“如果每天能早两个小时下班我就满足了,基本上到家以后就准备休息了,连洗个衣服都要熬夜。”冀春天向记者诉苦。下了班以后的他则又进入了另一种状态,不再想和人说话,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仿佛上班已用尽了他全部的气力。
“凌晨下班的人是真的勇士”
凌晨两三点,大多数人早已进入梦乡的时候,还有人刚刚下班在回家的路上,代驾司机田风就是其中的一员。即将“奔三”的田风有一个两岁的女儿,白天做专职司机,晚上8点多又出门做兼职代驾。一想到自己可爱的女儿,他就觉得一点也不辛苦,有时候甚至一单接着一单,舍不得早点下班。
“最远的时候是接到了一单去南六环,由于位置太偏僻,附近没有夜间公交,也没法搭车,只能骑电动自行车返程。”那一天,田风骑了十几公里才骑到了亦庄,“一路上没什么人,也很黑,心里还是有点毛毛的。”直到看见公交车驶来,他才松了口气。
距离冯亮下班还有5个多小时,为了打消睡意,趁着这会儿店里没人,他走到门口点了根烟,冷空气猛灌进来令他瞬间清醒。“熬夜其实还能忍受,夜间工作主要是会觉得无聊,越是快到下班的时候越觉得时间过得慢。”冯亮说话语速很快,80后的他十年前就从老家河南信阳来到北京打工,虽有生活的打磨,这个“北漂”仍然不失乐观从容,笑声很爽朗。“工作嘛,哪有不辛苦,但是生活总要向前看啊。”
清晨的阳光驱散了黑夜,唤醒了熟睡的人们,街上开始人头攒动。冯亮做完交接工作也要下班了,但他并不急着回家,他还要奔向另一份工作。 (唐姝 雷宇翔)
信息公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