焊花点亮璀璨人生
——全国劳动模范、“80后”焊工白景阳工作小记
通讯员 王利 夏丽 本报记者 王敦富
去年11月,34岁的吉林化建安装公司电焊班班长白景阳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,迎来了人生中的高光时刻。
从一名电焊学徒工到成为一名全国劳动模范,一路走来,白景阳用焊花点亮了璀璨人生。
“培训场所条件很艰苦,外面大雪,室内小雪。听说晚上还需要个打更的,我主动要求留下来,这样可以多练习。”对于16年前刚刚成为吉林化建安装公司电焊学徒工的日子,白景阳记忆犹新。
跑现场、干大修,大大小小10多个工程项目,白景阳的焊接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%以上。
飞扬的焊花,如同一道道光束照进了白景阳的人生。在孜孜以求的学习和实践中,白景阳从公司青年员工中脱颖而出,多次在技能大赛中获得佳绩。
他的手上有十几个烫伤的疤痕,肩部还有一处铜钱大小的伤疤。这些伤疤都是他钻研技术时留下的印记,也是参与项目建设获得的“勋章”。
一次,吉林石化炼油厂锅炉安装项目焊接施工遇到难点,白景阳被紧急派去参与攻坚。由于锅炉水冷壁的炉管较为密集,经常出现视觉死角而无法进行正常焊接。白景阳经过仔细观察研究,利用镜像原理,将镜子放到视觉死角位置进行对照镜像焊接,圆满完成焊接任务,受到甲方领导的一致好评,为公司赢得了赞誉。
一个项目刚结束就马不停蹄转战下一个项目,在高温焊水滴到皮肤上时也咬牙忍痛完成任务,在技能竞赛上大胆剔除障碍拿出最优解……白景阳说,支撑自己一次次“闯关升级”的原动力其实很简单,“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,企业培养我迅速成长,让我站在大平台上为国争光,我没有理由不拼下去。”
这个简单质朴的信念,让他在工作中总是主动多干、努力干得更好。
在科威特项目即将结束时,白景阳归心似箭——孩子刚出生两个月时他就出国了,现在孩子已经能说会道、能跑会跳。就在此时,接到总包方韩国SK公司求助:焊接遇到困难,希望白景阳到施工现场破解难题。就这样,新加坡、印度和菲律宾等国的电焊工程师都不能解决的焊接难题,交到了白景阳的手里。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,白景阳查资料、翻书籍,进行多次实验,最后一次性焊接成功,为总包方避免了一次重大损失。
在国外工作累计63个月,他体会过50摄氏度的高温。在国内,他同样顾不上身体的病痛,为了工作需要挺身而出。
2019年7月,白景阳做完急性阑尾炎手术不到一个月,得知呼和浩特石化项目告急,立即前往支援,到达现场后马上投入到工作当中。当看到现场焊工少、焊接量大、焊接速度提不上去影响整体进度,他主动提出建议,挑选出骨干,精心传授焊接经验,一起使用CO2焊接,既保证了焊接质量又提升了焊接速度。
去年3月,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严峻形势,白景阳与工友历时20个小时自驾1600余公里,到达呼和浩特项目现场。在那里,他积极协助作业队配合当地政府进行防疫检查和防控措施落实,全面展开复工复产工作,并逐一攻克焊接难题,确保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。
“我还年轻,希望可以在更多的项目中去锻炼,带动更多的工友一起奋斗,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。”白景阳说。
信息公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