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握新阶段 树牢新理念 紧扣新格局
长春法院法治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
本报讯(记者 雨航)2020年,长春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51517件,结案147756件,诉讼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.85%。其中,市中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1416件,结案20278件,诉讼案件法定审限内结案率99.66%……去年,长春法院围绕中心大局,做好“六稳”工作、全面落实“六保”任务,积极落实创新引领,为高质量发展做好法治护航。
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司法应对。依法从严从快打击涉及诈骗、妨害公务、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等涉疫犯罪案件68件;朝阳法院审结全省首例妨害传染病防治案;农安法院审结的袁某非法猎捕、收购、出售珍贵、濒危野生动物案,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击疫情犯罪典型案例。
强化善意文明司法理念,出台14条服务举措,发布保障复工复产10个典型案例。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,全市法院提供立案绿色通道14925件,线上询问312次,线上开庭275次,促成执行和解3472件,确保“审判执行不停摆、公平正义不止步”。积极参与地方疫情防控,选派568名干警,下沉45个社区、乡镇参与登记排查、联防联控、普法宣传等活动,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。
围绕“四大板块”建设,审结涉一汽合同、金融类案件909件,开展“助力一汽”专项执行行动,服务国际汽车城建设;妥善审理涉计算机软件、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案件,助推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;加强对影视、文旅等项目建设中的纠纷化解和法律服务,保障国际影都建设;出台15条服务举措,助力中韩(长春)国际合作示范区建设。
主动参与“专班抓项目”,依法保障重点工程、重大项目建设。其中南关法院联合多部门用时1天腾迁6000平方米“钉子”厂房,成功贯通南湖中街断头路。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审理涉吉林森工、长生生物、东北亚物流等企业破产、清算案件194件,仅用时47天审结全市首起简易破产案件,助力产能化解和经济转型升级。
围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,依法审结民间借贷、金融期货、互联网金融等案件10876件;推行“示范判决+诉调对接”工作机制,依法处置标的额近百亿元的平安信托、吉药控股、利源精制、融钰集团等一大批信托通道、证券群体性纠纷和金融不良债权追偿类案件。
围绕脱贫攻坚,妥善审理涉土地承包流转、林权转让案件785件;全市法院共派出16个驻村工作组55人定点帮扶,脱贫率均达100%。围绕污染防治,组建专门审判团队,审结环境资源类案件179件。
持续优化营商法治环境。全市法院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83366件,其中市中院审结12245件。审结买卖合同、股权转让、物权纠纷等案件7730件,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。开展服务保障民营经济专项督察,对6件8名民营企业经营者依法适用《关于民营企业及经营者轻微犯罪依法免责免罚清单》。依法惩治虚假诉讼9件,市中院对一起标的额5000余万元的虚假诉讼当事人依法教育训诫并处罚款,有力维护社会诚信。
今年,全市法院将把握新发展阶段、树牢新发展理念、紧扣新发展格局,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和“十四五”时期长春率先实现新突破,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。
信息公告